懂数据、懂人才能更好的将大数据服务于精准营销

发布时间:2022-01-12 阅读量:785 来源:大数据精准营销

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大数据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,在商业用途上,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精准营销,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找出消费行为的规律,但同时不能只从数据层面去分析,这种“非人性化”的认知只能解决短期问题。好的做法会被模仿,最后还是回到品牌同质化上。

懂数据、懂人才能更好的将大数据服务于精准营销

传统消费者洞察的模式首先是要找到痛点或者机会点,然后进行技术改善,最后解决痛点、抓住机会。在第一阶段也是大数据最容易发挥作用的阶段,可以应用到很多层面。尤其是公司内部的数据,可以帮助你找到很多特点,比如最常购买的时间、最常在哪里购买、最想解决的问题、最心动的折扣或礼遇、最有营销效果的信息等等。

但如果仅仅采用了上述一个数据做决策,就断定大数据营销有用或者没用,都为“偏听”。而做营销就是要给消费者一个下单的理由:大数据营销要“广”+“全”、大数据的美丽就在于其“大”。所以大数据一定要拥有海量的数据并不断翻查。大数据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把不同变量的影响连结起来分析;甚至能找出不同变量的相对影响力。我们必须要找出一个最重要的点来做事情,这就需要很多的算法来帮你算出来、或者用不同的统计实验方法来找出“重要性”。

采集数据的软硬件,是人为设计的,因此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。手机停留在某个画面,就代表你在欣赏这个内容吗很难说,或许你只是在跟旁边的朋友聊天。对某个发文点赞,就代表你真心喜欢这则资讯吗也很难说,说不定只是喜欢发文的人,或是手滑不小心按到。

真实世界,永远有测不准的环节,因此设计数据采集软件的人,很难绝对客观的去记录使用者行为,所以产生出来的数据,也很难是完全客观的,对于大数据,你该有的认知是它有相当、相对的客观性,但不可能绝对准确。就像字面显现的,数据只能告诉你不知道的数据。但它究竟代表什么样的内幕,必须要靠归纳者自行去解读。

数据的重点不是数据,而是解读与预测,也就是用数据验证人类的行为模式,用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设计,与潜在、现有客户沟通的方法与内容,因此,懂数据不是重点,是读人、识人、懂人,在全面连网的世界,数据将会越来越泛滥,懂数据收集管理的人也将会越来越普遍,而懂数据+懂人才能更好的将大数据服务于精准营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