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消费群体选择区域 :
便利店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定位在30岁以下的学生和上班族(占其顾客总量的80%左右)。这一群体易于接受新事物,消费能力强劲和追求时尚产品。所以便利店一般开在市中心大型社区、学校或者商务区内。
一.定价与选址
秉承第一立地的开店策略
所谓第一立地,就是即主商圈辐射附近、集客最近的地方。
经验法则判断“灰色区域”
对于从事商业地产选址多年的富有经验的老手来讲,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经验法。通常情况下,对于很好的店铺和很不好的店铺往往一眼就能够看出来。比如通俗所说的“金角、银边、草肚皮”,都是经验之谈。以金角为例,即指商铺位于两条道路的交汇处。这样可以享受两条道路四个方向的客流,具有良好的展示、广告作用,是商铺最容易成活的地方。很多便利店把路角店列为选址的首要条件.
而对于那些在这两个极端之中、比较难判断好坏的灰色区域,运用经验法则、通过查看其周边环境和住户、人流等也可以大致测算出是否适合开店。
统计分析法 精准的测门店获利能力
比较知名的连锁店在选址的时候都有一套成熟的测算方法。据了解,日本的评估表评估区位相当准确。你可以站在开店位置,计算半径100米内商圈住家户数、住宅的密集度,再依照该店铺人潮最多的四时段,每时段计算通过人数,来判断每日预估的来店人数,测量人车经过数量,年龄15至18岁的算0.5人,摩托车骑士5个算一个,这样就能精确了解所在位置的集客力。
或者根据消费能力,把不同的人以一定的价格来表示,有的人代表5毛,有的人则代表1元钱。不同的家庭也有相对应的价格,这样可以更加直接的测算出当地的消费水平。
不过,人多的地方并一定就适宜开店,还要看其捕获力的强弱。便利店所定位的客群是有一定消费水平的社区居民、学生和上班族,而有些地方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,捕获力就比较弱。另外竞争者比较多的地方,其捕获力也相对下降。所以在选址时,有学校、办公楼等可以带来客源的地方要加分。而对于竞争者就要扣分,最后得到的分数才是最能代表赢利能力。
选址是个比较细致和辛苦的工作,因为每个区域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很大。可以通过相关统计机关和政府机构获得相关数据,包括区域人口结构、人均所得等。尽可能地将几家预选店址商圈内的居民数、流动人口量、消费水平、消费习惯、车辆动线等条件一一列出,并进行详细的对比,定期更新。一旦测算过,就能做到心中有底,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。
延长租期,降低成本
便利店以零售日常用品为主,利润并不高,所以对于成本控制很重要。有的位置虽然看上去很好,生意也不错,但租金成本太高,最终盘算下来,竟然只有微薄的赢利,甚至可能导致亏损。这样的店铺必须要毫不留情的舍弃。
近几年房租上涨很快,房地产商为了抬高租金,往往不愿意签长期合同,这一方面导致开店成本越来越高,另一方面也使得店铺经营不稳定,商家置换率提高,集客能力下降,赢利能力也有所降低。针对此种情况,全家便利的开发人员建议,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尽可能的延长租期,降低成本。
关于细节控制,可以学习:
1)一旦进入门店,店门口就会发出悦耳的铃声,让人十分亲切,即使你在国外。
2)一进店,东西一目了然,找你想要的商品十分便捷,对便利店来说,这个优势就是赚钱利器!
便利店的经营成功与否,和便利店选址关系密切。便利店选址正确,店铺可以存活;经营正确,店铺可以红火。便利店选址是质变,而经营是量变,先有便利店选址的成功才能有经营的成功。若便利店选址先天不足,其它部门再强也无力回天。而便利店选址的理论方法也是各有各的一套,没有通用规则。因此,介绍便利店选址三大忌讳,一般来说,避开这些忌讳,然后按照企业对便利店选址的一些基本标准来操作,店铺的销售就基本可以保证,不至于开出与预测相差悬殊的失败店。
一、店铺的立地条件
所谓立地条件主要是从显眼度、迎客度,聚合度、可视性等方面来说的。立地条件与商圈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不同概念,立地是先于商圈的。所谓“立地条件太差”也很难有固定的标准,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,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店铺。但总有一些指标是可以通用的,笔者认为重点指标有以下几点:
1、面宽不得小于4米——面宽小于4米的店铺很难让顾客注意到,显眼度有明显缺陷。一般来说面宽大于6米以上店铺为佳。
2、门前台阶不得高过1.5米——便利店是迎合顾客,而不是吸引顾客。这样的店铺迎客度有明显问题。
3、地下店铺或二层店铺——这属于选址最基本的问题,设在地下室或楼上的便利店主要缺点是:顾客进出不方便;店铺位置不醒目而难以招徕顾客,从而违背了便利店主要提供方便的原则。
1、店铺动线——店铺附近有很多顾客,但顾客是否需要经过目标店呢?顾客是必须路过店前;还是需要为了购买特意来到门店呢?这就是聚合度的问题。
2、店铺的其它缺陷,例如面积小于30平米,西晒,风口,从主路上看不到等等问题,都是影响店铺销售的原因。
总体来说,店铺的立位问题属于细节问题。这些细节问题表面上看无足轻重,但当某一点达到一个极限时,就成为店铺开设与否的关键指标,尤其是针对便利店这种微型业态来说。例如在一个较好商圈里,某一店铺面宽只有3米,即使面积超过30平米,原则上该店铺也应舍弃。店铺的显眼度、迎客度、聚合度、可视性等方面指标其实和风水学是相通的。风水学预测店铺的依据,无非亦是朝向,房型,死角,山水,风向,日照,死穴等,其实大多数都是店铺的立位条件的验证。因此,从科学的角度来说,两者在分析店铺优劣时,是一致的。
二、店铺商圈人口
商圈人口:在店铺商圈范围内活动人口的数量,活动人口包括居住人口,办公人口,学习人口等。同样一个问题,多少商圈人口我们认为过少呢?具体标准如下:
1、社区消费为主或高档社区店户数小于1000户之店铺则认为商圈人口不足,商圈人口不足,导致客票数不足,从而导致店铺经营容易失败。3000—4000个社区商圈人口支撑一个店的经验理论是基本适用于国内便利店的。
2、办公客流为主的店铺(商务店)需要的客流支撑同样在3000人以上,按照大厦的面积、容积率、访客比例基本可以推算出商圈内人口的数量。
3、商业街店(客流店)的人口基数至少要超过6000人。商业街大多数是共享客流派生客流,客单价较低,且入店率也会比一般店铺低很多,因此对人数要求高。但一般繁华区,闹市区都会超过这个基本标准。
说明一点,店铺商圈人口过少的店铺一定不能开,但并一定意味着超过这个标准的店铺就可以开设。这些忌讳只用来否定店址,并非能够正面评价出优良店铺。
三、店铺客流
如果说商圈是一个宏观概念的话,那么客流就是一个对应的微观概念,它和商圈是相互印证的。店铺客流包括门前实际客流和经过商圈人口推测出来的理论客流,是重要的微观指标。具体内容如下:
1.门前实测客流数不足之店铺不开;门前实测客流虽多但无停留理由之店铺不开;理论客流远小于实际客流之店铺不开。总体来说,第一要确定客流数量足够;第二就是要确定客流的有效性。
2.客流的有效性衍生出来另一个问题:就是客流的“质量”问题。客流质量取决于顾客的年龄阶层、收入水平、消费习惯等众多因素,需要详细分析,无法简单的说什么样的客流就不能开店。因此,在开店忌讳中无法给出明确指标,只能概念性的界定。
3.无明显结点之店铺不开——结点:不同于规划学中的节点概念(节点属于立地条件),是指人群易于集结的地点,例如办公楼,学校,医院,社区等。没有明显结点,就是我们在预测分析目标店的销售时,无法找出明显的销售贡献结点,开店时我们不能清晰明确的知道,我们的主流顾客是谁,这种店铺很难成功。因此,对客流的来源观察亦非常重要。
4.300米内无任何竞争对手之店铺不开——问题肯定有,具体情况不同,相信经过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出不能开店的结论。但需要注意,有一些新兴区域,配套还未建立的办公、居住区域,不能简单下结论。
可以看出,以上开店三大忌讳基本涵盖了商圈、交通、吸引力等选址的基本要素,可以简单判断出店铺好坏,但不能量化具体的店铺优劣。除以上几点技术忌讳外,更忌讳的是专业人员和决策者凭感觉简单下结论。很多时候,企业的决策者对选址并不精通,却是最后拍板者,而这就要求相关专业人员作好前提工作,在可行性分析中对店铺指标的细节一一名列,主次分明,不可避重就轻,掩盖缺陷,方能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。
二.布局设计的原则和类型
外观
1、招牌 便利店的招牌主要分为正面招牌与侧面招牌。 正面招牌是表明和指示便利店的名称和正面位置。侧面招牌用来提示过往行人,引起行人对商店的注意。
2、店铺出入口 根据便利店的位置,来设置一至二个出入口,便于人员管理和防窃,也不会因太多的出人口而占用营业空间。出入口的设计在店铺门面 的左侧宽度为 3—6 米,因为根据行人一般靠右走的潜意识的习惯,入店和出店的人不会在出入口处产生堵塞。 同时出入口处的设计保证了店外行人的视线不受 到任何阻碍而能够直接看到店内。
3、购物通道 便利店通道的设计直而长,减少弯道和隔断,并利用商品的陈列,使顾 客不易产生疲劳厌烦感, 潜意识地延长在店内的逗留时间。通道由货架分隔而成, 货架的高度在 1.8—2 米之间, 货架最上层的商品正好持平略高于顾客自然视线,不会产生视觉疲劳。通道宽度为 1.4—1.8 米,能让2 个人及其购物篮或购物车并行或逆向通过,并能随意转身。
三.商品陈列
商品陈列是卖场一种比较高级的销售技巧。指的是将真实的商品经过艺术化的处理直接的展示在顾客面前,在美化卖场环境,促进商品销售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商品陈列通过视觉上冲击,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,,应和顾客的购买需求与习惯,为所销售的产品赋予附加价值。而且,商品陈列的设计创造一种美,能让顾客产生美好的联想,从而在脑海中留下卖场美。好形象的记忆,可以说,商品陈列设计是商品销售和卖场潜力的发掘者。
目的
1、创造高的销售额,高的资金周转率,高的商品周转率
2、有美感,刺激顾客购物
3、方便顾客拿取
主要设施
商品陈列的主要设施很多,全家充分利用了:
1、L型货架,或背靠背,或依墙而立,用来陈列店内80%以上的商品
2、方形深篮,主要用来盛放袋装小食品以及一些散装零食
3、挂钩,用来盛方可吊挂商品,如话梅等小食品,以及鞋袜等
4、冷冻柜,用来放置冷鲜食品,如速冻水饺,丸子,鲜肉等
5、冷藏柜,用来盛放饮品等
便利店货架摆放按格子式布局
卖场一般呈格子式布局,格子式布局是 便利店商品陈列货架与顾客通道都成长方形状分段安排,而且主通道与副 通道宽度各保持一致,所有便利店货架相互呈并行或直角排列。 便利店货架格 子式布局的优点是:
(1)创造一个严肃而有效率的气氛;
(2)走道依据客流量需要而设计,可以充分利用卖场空间;
(3)由于商品货架的规范化安置,顾客可轻易识别商品类别及分布特点,便于选购;
(4)易于采用标准化货架,可节省成本;
(5)有利于营业员与顾客的愉快合作,简化商品管理及安全保卫工作。